香港未来十年的主旋律是融合,我们会在「无监管不金融」「长期主义」「牌照先行」的原则推动下积极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创新和稳健的金融市场。

文章作者:Echo, MetaEra

文章来源:MetaEra

近日,MetaEra 香港专区重磅上线,“香港加密新政两周年庆典”系列活动领衔首发,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高端对话:香港 Web 3.0 影响力领袖人物」,本期采访的人物是 HashKey Exchange CEO 翁晓奇 Livio Weng。

「高端对话」HashKey Exchange CEO 翁晓奇:香港 Web3 未来十年的主旋律是融合

人物介绍

翁晓奇 Livio Weng,HashKey Group 首席营运官兼 HashKey Exchange 首席执行官。2023 年被任命为 HashKey Exchange 的新 CEO。HashKey Exchange 致力于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融合,推动了与银行业、证券行业以及支付机构的合作。在他的领导下,HashKey Exchange 在合规、RWA(Real World Assets)、ETF(Exchange Traded Funds)、稳定币等加密货币领域的潜力赛道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精华观点

· 香港未来十年的主旋律是融合,我们会在「无监管不金融」「长期主义」「牌照先行」的原则推动下积极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创新和稳健的金融市场。

· 香港不仅可以发行港元稳定币,还可以发行美元稳定币。亚洲市场也可能会有受规管的稳定币,甚至形成稳定币的兑换市场,这些都可能形成新的业态,值得期待。

· 未来,Web3 与传统金融之间可能不再有明显的界限,而是相互交融,各自发挥所长,产生的交集将对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 我们看好新加坡和中东作为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并将在这两地进行重点布局。同时,香港将一直是我们的总部。

· 在这轮牛市中,竞争可能不是持牌交易所的主旋律,更多的是共同推动行业政策的开放。

访谈全文

MetaEra:我们先来聊聊关于 HashKey 的创立和发展话题,香港特区是在 2022 年 10 月才发布《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但是 2018 年就诞生的 HashKey ,在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大部分同行选择退却的情况下,HashKey 管理团队是靠着怎么样的思考和决策,坚持发展并壮大起来的呢?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有哪些可以跟我们分享下吗?

Livio Weng:这个问题与 HashKey 一贯秉承的经营理念密切相关,其核心可以概括为四个字:长期主义。肖风博士在 2013 年就洞察到虚拟资产交易所的商业潜力,但一直没有选择去做,原因在于当时行业内缺乏正式牌照。作为一名资深的金融从业者,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典型的可以吃下来的金融业务,但由于缺乏牌照,未来可能会引发不可预知的问题。正如我们今年所见,许多未持牌的交易所在全球范围内,包括美国、中国大陆以及香港,都面临着民事甚至刑事责任追究。因此,我们坚信,未经监管的金融业务不应轻易尝试,这与我们的「长期主义」原则紧密相连。HashKey 的所有业务都遵循「先持牌后经营」的原则。我们已经获得了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牌照,更多牌照正在申请中。我们始终坚持在获得监管牌照后再开展业务,奉行「无监管不金融」的理念。

香港在 2018 年开始有了牌照制度的雏形。当时,申请牌照并非强制性的,没有申请也不会有相应的后果。但近两年来,作为从业者,申请 VATP 等牌照变得必不可少。肖风博士也是在这一时期认识到,既然香港开始「有法可依」,加上他也一直认同香港的特殊地位,于是做出了一个行业领先的决定:来到香港,通过持牌的方式经营交易所。实际上,过去两年整个行业也在经历着无牌交易所的清理,我们见证了几家离岸大型交易所的退出,这其实标志着整个行业从非持牌时代正式迈入持牌时代。在「长期主义」和「无持牌不金融」这两个价值导向下,我们在 2018 年申请了香港的牌照,正式开启了香港 VATP 1.0 的正式时代。

HashKey 集团的历史也很有意思。2015 年的时候,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来到中国寻找肖风博士。因为他在全球其他地方找了一圈,并没有找到支持他的力量。到上海的时候,Vitalik跟肖风有过一次深度的交流。肖风被年轻人身上坚定的信仰、包括区块链的魅力所折服,因此主导了以太坊的首轮的投资。从这次投资中,他取出了一部分盈利,成立了 HashKey。HashKey 最初是作为资本投资,随后又涉足行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这就是我们的发展历程。

总结来看,长期主义确实有其短期牺牲的一面,比如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黄金时期无法参与经营。但它也为未来的长期的经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比如说现在,我们发现持牌让我们与全球,尤其是传统金融业建立了更多、更深的联系。持牌也将为新时代交易所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你放弃了一些东西,却换来了更重要、更长远的利益。

MetaEra:香港证监会去年 5 月 31 日发布了 VATP 牌照手册及发牌制度的过渡安排,目前过渡期已经结束,Hashkey Exchange已经获得了全牌照并可以合法经营,但据传闻仍有部分未获得牌照的交易所仍在展业,并可以出入金。您如何看待这种朦胧过渡不清的「灰色现状」?预计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吗?

Livio Weng:这实际上是我们一直在向行业倡导的核心原则:不能让守规矩的人吃亏。遵守规则的人会根据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守规矩的人却肆意妄为。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所以,我们看到,尤其是散户市场,香港仍有众多未持牌交易所活跃。当前,香港在发放更多牌照的同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对那些不遵守规则的平台采取有效措施,否则牌照在香港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就会受到质疑。

MetaEra: 大众对 HashKey 的印象颇为丰富,HashKey Group、HashKey Exchange、HashKey Capital、HashKey Global、HashKey Capital Liquid……每一个都是这个品牌多元化面貌的体现。HashKey现已建立起来的生态版图都有哪些,怎么分工?未来重点是要在哪个赛道上实现新的突破呢?

Livio Weng:大家可能最初对 HashKey Capital 这个品牌比较熟悉,它是全球管理规模前三的加密货币基金,也是亚洲最大的加密货币基金。近两年,大家可能更多听到的是 HashKey Exchange,这是我们在香港的交易所,也是香港最大的持牌虚拟资产交易所,目前资沉规模已超55亿港元,总交易量突破5,450亿港元,多个业务领域都在快速突破。

此外,还有 HashKey Global,这是我们在百慕大的持牌交易所。我们的规划中还包括了基础设施服务,如 HashKey Cloud,以及 HashKey Japan,还有计划中的中东、欧洲等地区的子品牌。总体而言,经过超过十年的发展,加密货币行业已经形成了许多细分业务领域。各大交易所都已分别构建起自己的生态雏形,或者已经初步成型。

通常,交易所会被视为生态主营业务,因为在整个业态中,交易所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是最清晰、最核心的。许多都是先有交易所,然后才扩展到矿池、钱包等其他业务。HashKey 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交易所的监管是花了很长时间最后才落地的。我们首先是从投资开始,然后延伸到交易所。现在交易所俨然是整个集团的核心。我们后续的规划也是围绕交易所展开,包括未来的 HashKey Chain,这可能将是一条具有金融监管特性的公链,主要面向广大金融机构。这些子业务将在不同层面上构成 HashKey 的核心战略版图,即以交易所为中心业务,其他子业务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MetaEra: 此前的消息,HashKey 会联合圆币科技、众安银行在香港发行稳定币。目前来看,港元稳定币和其他稳定币已经陆陆续续在香港合规的框架下一步步实施了,那么您觉得稳定币在 Web3 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它会是和传统金融接触的第一敞口吗?

Livio Weng:稳定币是最近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也酝酿了很长时间了。香港稳定币对于香港丰富其 Web3 产业板块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香港除了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亚洲的转口贸易中心,转口贸易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跨境贸易中,跨境结算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痛点。传统的以欧美为中心的 SWIFT 系统已经显示出多方面的滞后,包括成本高、时效性差以及节假日不可用等问题。随着区块链及稳定币的兴起,在许多领域已经开始出现替代方案。比如,义乌小商品市场在跨境交易结算中已经开始使用稳定币。

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由于结算不灵,许多企业不得不采取以物换物的方式,这种情况在跨境贸易中仍然普遍存在。比如华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贸易商”之一,就是因为它在很多国家输出了设备,但因为结算不灵,它只能用以物换物的方式。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和贸易多元化,传统体系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稳定币成为一种更有效的补充,甚至替代方案。过去,像 USDT 这样的稳定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它们不完全合规,许多机构对其使用持保留态度。香港的政策不允许本地用户在香港持牌交易所交易 USDT,这也是出于风险防范和对散户的保护。因此,对于未来机构进场的大环境下,机构如何采用稳定币成为一个问题。

香港出台持牌稳定币计划,顺应了整个行业的需求。在一些之前并不主流的跨境支付结算场景中,确实成为了现实的需求。RD InnoTech 正全力推动稳定币 HKDR 的发行,确保其符合严格的监管标准,并为推动国际化支付做好准备。10月,RD InnoTech也宣布,未来计划在香港证监会批准下,将于HashKey Exchange正式上线HKDR,推动更高效、合规的跨境支付。

香港发行稳定币对解决全球机构的场景需求有很大的帮助,这反而让团队更有信心:香港不仅可以发行港元稳定币,还可以发行美元稳定币。亚洲市场也可能会有受规管的稳定币,甚至形成稳定币的兑换市场,这些都可能形成新的业态,值得期待。

MetaEra: 2024 香港金融科技周 10 月 28 日在港召开,港交所将于 11 月 15 日推出香港交易所虚拟资产指数系列,这对 HashKey 无疑是一大利好,但同时陈茂波司长也表示将会有更多交易所获取在港牌照,这也会带来更多竞争。你如何看待这些新的政策信息,以及谈谈您这次在香港金融科技周现场的感受?

Livio Weng:这次香港金融科技周给我的感受是,与去年相比,无论是规模、参与机构的数量,还是整个会场的活跃度和热闹程度,都有了很明显的提升。去年市场流动性受到巨大冲击,金融行业失去流动性就如同失去了生命力。而今年,随着降息的开始,市场预期流动性将得到释放,金融行业整体呈现出明显的活跃态势,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

第二个感受是,会议内容的深度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 Crypto 展开,特别是围绕虚拟资产的讨论。有很多关于 RWA、新币种等的讨论,包括香港 VATP 的发展等。整个会议关于虚拟资产的话题量明显增加。与去年相比,今年讨论的细节还更多,具体发展和举措更加具象化。我认为香港确实走到这一步了。

对于竞争,我认为香港目前还处于整个产业的偏早期。过去,作为香港规模最大的持牌交易所,我们主要推动政策的开放,单凭一家会势单力薄。如果能联合更多家一起推动政策的开放,进入更新的业态状态,对行业短中期发展非常有利。从中长期来看,也需要防范过度竞争,因为香港市场在散户潜力上非常有限。许多持牌交易所都在考虑差异化发展,以确保生存空间。

香港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九龙治水」的问题,当年香港联交所(港交所的前身)有七家持牌交易所,竞争混乱,市场进入无序竞争,死了几家。最终是由港府出面,将剩余几家交易所联合在一起,成立了港交所。这个前车之鉴提醒我们,过多的牌照可能会导致行业进入无差异化竞争,特别是香港可交易的加密资产还很有限,目前给散户的币种主要是比特币、以太坊和其他两个今年刚批准的币种,对机构投资者也仅限于 20 多个币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家都无差异地竞争有限的币种,对大家的营收和各方面发展都会带来挑战,可能会陷入价格战。

目前,我认为短期内合作共推行业发展远比竞争重要,因为我们已经走过很长的路。从拿牌到实际展业并非易事,拿牌后还要报备许多技术方案、系统、APP,同时配套相应的人员、管理制度和风控体系等,到真正能够经营可能还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这一轮牛市中,竞争可能不是持牌交易所的主旋律,更多的是共同推动行业政策的开放。我们欢迎更多从业者加入行业,共同推动香港金融科技的发展。

MetaEra: 您认为未来十年 Web3 将如何改变现有的金融市场体系,特别是传统金融和基于 Token 的加密金融市场的并存?

Livio Weng:我认为未来十年的主旋律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融合。目前我们已经在着力在做这个事情了。从我们近期的发展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首先是与传统银行业的融合。过去银行业对于为 Crypto 开设账户和提供服务持谨慎态度,但随着我们获得牌照,银行业现在可以并且愿意为我们提供服务。银行业对我们的信任是建立在我们严格执行各项政策之上的,这些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传统金融业更为严格。因此,银行对我们采取了更加信任的态度,这是一种融合的体现。

同时,我们与证券行业的融合也在进行中。香港的主要证券公司都在为客户提供交易撮合、清算以及资产托管服务,并提供资金出入的渠道。随着港股市场的活跃,资金在亚洲、香港之间流动,最终可能会通过港股市场作为一个跳板,进入香港持牌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无论是直接还是通过 ETF 间接进入加密货币市场,最终的托管和交易都在我们这里完成,这是另一种融合。

第三种融合体现在香港的支付机构。这些支付机构服务于全球客户,最终他们的业务也都在我们这里得到处理。银行业也是如此,众安银行已经宣布将为客户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其他银行也在跟进。我们现在与多家银行都有正在进行中的合作。此外,我们还与传统基金合作,比如与博时联合发行 ETF,推动更有想象力的产品,如以太坊 ETF Staking,这种基金不仅可以认购,还可以带来收益。

总体而言,我们正在与传统金融业进行实质性的融合。这种融合在全球范围内,除了美国,香港是最具代表性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将包括前面提到的港交所发行的指数基金等传统金融业的组成部分,转化为 Web3与传统金融的融合体。未来,Web3 与传统金融之间可能不再有明显的界限,而是相互交融,各自发挥所长,产生的交集将对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这将是香港未来十年金融业发展的主旋律。

MetaEra:对于 Web3 创业和打拼的人来说,选择出海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对于新加坡、迪拜和香港这三大 Web3 城市,您是如何看待在 Web3 方面的创业环境、就业环境和合规政策的呢?

Livio Weng:这三个地方我们都看好,但我们会各有所侧重。新加坡方面,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些牌照,并正在申请更多,而迪拜也在积极申请牌照,近期可能会有进一步的进展和公告。这些都会为我们在全球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对这几个地区的横向比较显示,它们的发展路径略有不一样。新加坡最初较为开放,但后来由于一些事件,比如 FTX 事件,导致政策有所收紧。迪拜之前相对保守,近期可能由于感知到某些赛道有潜力,开始大力推动其发展。而香港一直是持支持态度,尽管直到 2022 年才开始明确表态,但实际上香港一直视加密货币为重要的金融产业之一。

我们选择香港作为总部,不仅因为其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还因为它背靠中国大陆,能够吸引大陆的金融科技人才。这个行业很依赖人才。我们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归根结底,在于我们将香港的金融合规和风控人才与中国大陆的科技及互联网人才进行了有机融合,为 Web3 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们能够快速地发展出「香港模式」,并将其复制到全球其他地区。因此,香港将一直是我们的总部。同时,我们也看好新加坡和中东作为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并将在这两地进行重点布局。